一生文学 - 经典小说 - 穿进二百人男团中在线阅读 - 穿进二百人男团中 第261节

穿进二百人男团中 第261节

    总而言之,虽然《星际觉醒2》家大业大,宣传起来反倒没有其他电影那么辛苦。

    不过顾熠摇人帮忙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以后张繁唐懋的电影如果需要他帮忙,哪怕只是客串,顾熠都非得去一趟不可。

    ……

    对粉丝们而言,《星际觉醒2》固然满足了他们看顾熠作品的需求,但顾熠并没有在这部电影里扮演角色,他们只能得到顾熠博士毕业再说。

    在接《星际觉醒2》之后,顾熠就透露过,要暂时离开娱乐圈一段时间,专注于自身的学业。

    “这意味着,不仅没有电影看,的七专和巡演也得暂停吧?”

    “问题来了,电影 专辑vs《nature》,究竟哪一边分量更重,我一时之间竟然找不出答案。”

    “我也……”

    粉丝们固然不关心化学领域,却相当清楚一篇《nature》的含金量,站在顾熠的角度,的确很难抉择。

    事实上,距离顾熠毕业也没有多久了,一部《星际觉醒2》占用了他博士生涯的不少时间。

    待《星际觉醒2》宣传期结束,顾熠就重返京大,专注于自己的学业和研究。

    有一篇《nature》在,他已经不需要担心毕业的问题,不过朱教授对他的要求一向很高,他真心实意希望顾熠能在学术上有所建树。

    夏师兄的去向已经定了,顾熠原本以为,以他的履历,留校任教问题不大,因为夏师兄的个人成绩和科研成绩都不错,但校方综合考虑过后,夏师兄还是去了外校。

    夏师兄本人倒是很淡然:“我选了s大,回头咱们能经常见见。”

    顾熠估摸着,本校背景想留本校恐怕真有难度,等他博士毕业了,未必也会在京大任教。

    “我暂时不考虑这个问题,先毕业再说。”

    夏师兄拍拍顾熠的肩膀:“加把劲,等你的第二篇《nature》。”

    对于成果,顾熠的心态相当乐观,实在不行就多陪自家导师两年,虽然朱教授时常嫌弃他,但顾熠相信,自家导师还是会手下留情的。

    朱教授的年纪也一天比一天大了,顾熠还有几个师弟,但再过一两年,朱教授就不收学生了,夏师兄和顾熠都属于他收得比较晚的学生。

    顾熠在学校的生活平静而淡定,三点一线,《星际觉醒2》所取得的荣耀的确让他受益匪浅,但顾熠自己不会拿出来刻意宣扬。

    回京大之后,顾熠一要好好做研究,化学科普片也提上了日程,顾熠自己不擅长拍这种题材,就找了业内最好的科普片导演,从化学的起步说起,再拍化学行业所取得的每一个成绩,拍化学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

    这片子拍起来没那么难———顾熠负责出钱,请朱教授帮忙介绍专家,以朱教授在业界的威望,立刻叫来了国内各大高校化学方面的专家。

    科普片几乎没什么市场化收益,拍摄经费基本来自于拨款,不过顾熠刚从《星际觉醒2》大赚一笔,投资一部科普片只是洒洒水。

    但朱教授依旧为他争取到了经费:“你的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何况科普是让人获益终身的事情,咱们今天拍了,就是把标准定在这里,以后其他学科想拍科普片,就得参照咱们的标准。”

    朱教授一直想拍一部化学科普片,但他的人脉在化学界,和影视行业的从业者都不太熟悉,对他来说,启动这个项目不难,难的是以最高标准把片子拍出来。

    而顾熠恰好弥补了他的短板。

    而除了这两件事外,顾熠还考虑给化院建一座实验室。

    京大化院的实验设施在国内算是很不错的了,但顾熠之前去北美的时候也顺路参观过他们的高校,在实验条件方面,对方的确稍胜一筹。

    他想建实验室并不是出于什么高尚的考虑,问就是一个理由———有钱,任性。

    “你知道自己有多么招人恨吗?师弟。”

    “从你的语气听,我就能听出你有多恨我。”

    夏师兄咬牙切齿:“快毕业,也让我占点便宜。”

    据夏师兄说,京大化院那边顾熠未必好进,但s大化院对他倒是相当欢迎,顾熠手握一篇《nature》,再来一篇顶刊一作的话,升副教授都不会太难。

    “我没有那种要求。”

    顾熠上辈子倒是给自己规划过晋升路线,毕竟高校非升即走的要求太过严苛,但这辈子,就算走了问题也不大。

    他更喜欢安安静静地做实验,去创造一些成果,而非只考虑到晋升。

    但顾熠心里很清楚,他之所以能够这么做,是因为他在娱乐行业积累了足够的资本,普通人是很难讨价还价的。

    科普片、建实验室……在上辈子,这都是顾熠不敢想象的事情。

    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现在不管是做实验还是写论文,顾熠的内心都很平静,能够以最专注的状态去做一件事情。

    在京大的生活过得很慢,但看着一片空白的研究一点点被填满,顾熠内心反而感觉到了强烈的充实感。

    唯一不够好的一点是,夏师兄已经去了s大,不会时不时来顾熠的实验室溜达两圈,虽然两人还会经常讨论最近完成的研究和实验,但见面的次数比以前少太多了。

    不过顾熠还是真心为夏师兄感到高兴,s大给夏师兄提供的条件不错,如果留在京大,他未必可以享受这么好的条件。

    除此之外,夏师兄终于从被带的学生成为了可以带学生的老师,他一边感慨着学术这条路没有尽头,一边思考着如何把学生们带成化学界的优秀青年。

    “向我学习,师弟。”

    顾熠:“其实我当初连高考都不打算参加的。”

    “哦,一边连高考都不打算参加,一边论文发《nature》是吧?你信不信,只要我把你的话发上s大论坛,你这辈子都别想迈进s大一步。”

    “真的吗?我不信。”

    “你先来试试。”

    “你先发试试。”

    顾熠又一次遗憾夏师兄不在京大,好歹两人能线下battle一下。

    第261章 261 学业

    如果要顾熠总结自己的博士生涯,他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废寝忘食。

    朱教授倒是给了他足够的时间,在各项事务上也给了他足够的指导,不过顾熠自己一边筹备科普片,一边准备研究和论文,只觉得每一天都是沉甸甸的。

    这段时间他完全脱离了娱乐圈,不过袁承和孙有明都没来催他,两人都不是周扒皮式的经纪人,何况顾熠已经登上了自己在娱乐圈的最巅峰。

    当然,这段时间里,邀请顾熠的影视合作和商业合作一直没有断过,甚至还有电视剧剧组出一个亿请顾熠拍戏。

    想到建实验室的开销,顾熠难免有些心动,但他心里明白天价片酬的套路,真收了这笔钱,他只会良心不安。

    但客观来说,建一座实验室是真的贵,熟悉行情之后,顾熠膨胀的内心立刻如气球一般憋了回去。

    他本以为自己很rich,但在真正的rich面前,他的rich实在不值一提。

    不过该建的还是要建,他的存款暂时还是够用的。

    “顾师兄,求救求救!”

    顾熠人在实验室待着,求救电话直接打了过来。

    “你不会又被导师骂了吧?”

    夏师兄毕业后不久,顾熠自动成了朱门大师兄,朱教授专门把麻烦的学生交给他带,原先在朱教授眼里很不靠谱的顾熠也逐渐变得靠谱起来。

    顾熠:“……”

    其实他也不想的。

    事实是,在朱教授的学生里,他年纪最大,资历最老,还是传说中的化院十狂里唯一一位仍在校的。

    「化院吉祥物」也就罢了,还有人说他「饱经风霜,透着历史的沧桑」。

    针对这一理论,顾熠唯独想强调一点:他还活着。

    果然,师弟的研究被朱教授批得一无是处,嫌他文献不看实验不做,顾熠不由回忆起了自己被朱教授嫌弃的时光,感慨人生果然是个循环。

    顾熠翻了翻就瞧出问题了:“老师和你说过了吧,这项研究已经有结论了,在……”

    顾熠思考了片刻就抽出一本刊物:“在这。”

    其实朱教授骂得有点没理了,师弟只能说是比较倒霉,他的研究和旁人已经发过的论文重叠了,他启动的时候,人家那篇论文还没发。

    “我怎么这么惨?”师弟一边感叹,一边默默看向顾熠,“顾师兄,你这边还缺人吗?我可以帮你整理整理数据跑跑腿。”

    找顾熠求救只是向顾熠哭诉的途径,他的目的是让顾熠的新论文挂个名,几作都行,因为据院内传闻,顾师兄这篇论文又打算投《nature》。

    今年各高校化院投出的第一篇《nature》属于s大的团队———朱教授学生之一的夏师兄主导的。

    而顾熠这边,专心致志在京大搞研究之后,他出成果的速度虽然不快,论文质量却相当有保障。

    之前那篇《nature》在化院引发了一阵轰动,顾熠给帮过忙的师弟师妹们都加上了名,虽然产生的效果微乎其微,但《nature》毕竟是《nature》,要他自己写一篇《nature》,那简直比登天还难。

    顾熠现在在做的这项研究也打算投《nature》,就算不能登刊,那也意味着,在他心目中,这是一篇够资格登上《nature》的文章。

    化院博士生私下里都会讨论,顾熠究竟点亮了哪棵智慧树。

    比他晚入校的化院生,几乎没人没听说过顾熠的传说。

    和其他人相比,顾熠只是海外留学的履历略差了些,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不能去,只是副业太忙碌罢了。

    他在国内高校要比出国更自由些。

    不管是当演员的成就,首次触电导演就拿下的高票房,还是目前以一作发表的论文,都会让其他人产生和他在的是不是同一所化院的错觉。

    就算这两年顾熠很少在娱乐圈露面,关于他的报道却始终没有停过。

    ……

    顾熠手头这个研究快结束了,确实没有什么需要师弟帮忙的地方,但他和对方承诺,如果下一篇论文需要对方帮忙的话,他会第一个找对方。

    顾熠估计,他博士毕业之前,最多也就再写一篇论文罢了。

    “老师,我现在有点后悔在学校的时间太短了。”

    当顾熠这么说的时候,朱教授静静瞥了他一眼:“不在学校也好,不然科普片哪里来的?”

    顾熠:“我的价值就只有这些吗?”

    他发现了,科普片拍完之后,朱教授衡量他的数量单位立刻变成了科普片。

    虽然顾熠自己对科普片的最终效果很满意,但他个人认为,他在化学领域创造的成绩绝对不止于此。

    “论文写好了吗?”朱教授问他。

    “写完了。”

    写完之后,顾熠先发上了arxiv,他如今在化学学界也不算默默无闻,论文一经发出,立刻有专家来评审了。

    顾熠本人不算高调,虽然业内大多清楚他演员的身份,但在学术上,他很少有惊人之举,不过顾熠每次都能提供一些新东西,进而为其他人的研究提供更多思路,这是业内看好他的原因。

    朱教授没问顾熠有没有信心,论文能不能发不在于信心,甚至不在于论文本身的质量———不久前,国内量子领域颇有名声的两位大佬甚至没有通过arxiv的审核,这在学界引发了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