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文学 - 经典小说 - 贫家子的科举路在线阅读 - 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127节

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127节

    而林远秋,则反应迅速的往后挪了一步,免得被殃及。

    果然,没等周子旭反应过来,戒尺就朝他招呼过来了。

    虽秦遇觉得这小子说得没错,自己布置课业时,也确实忘记除去舟车劳顿的时间了,可已经给出去的作业哪有往回收的道理。

    再说这次末考,这小子杂文才拿了个中等,还好意思嫌课业太多。

    想到这里,秦遇抡起戒尺朝着周子旭腿上啪啪又是两下,边打边嘴里训道,“等你下回杂文得了优等再与老夫理论这些!”

    看到自家妹夫疼的直吸气,林远秋正准备往后再退一退,结果还没来得及动作,腿上很快也挨了一戒尺。

    对这个末考全优的弟子,秦遇也没客气,“骄人好好,劳人草草,再有一年便是春闱,切记不可自满,可知?”

    林远秋挺身站直,“弟子谨记老师教诲。”

    嗯,秦遇摸了摸胡须,满意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远秋,回去之后记得每日再加诗赋一首。”

    林远秋:“……”

    一听这话,周子旭立马捂住自己的那份作业,生怕老师也给他加上每日一首诗来着。

    师生三人一直聊到午时,等吃过中饭后,林远秋和周子旭才告辞离开。

    金雀胡同很长,胡同两旁共有十几户人家住着,这边的宅院基本以四进为主,秦府处在胡同中段偏后的位置,而一般住在胡同口这边的,都是带有爵位的人家。

    比如忠勇伯府,就在金雀胡同口的北面。

    自从与林远秋成为郎舅关系后,周子旭就放飞了自我,把自家的情况,包括几个主要亲戚家的情况,差不多都与大舅哥说了个遍。

    是以,林远秋自然知晓这忠勇伯府就是周子旭小姑父原先的家。

    至于为何说是“原先”,当然是因为早在十年前,他小姑父就与嫡兄分家另立门户了。

    其实,在达官显贵中,像这种父母健在兄弟却分家的事并不常见,只是高门大户中的纠葛,谁说得清楚呢。

    要林远秋说,若住在一起不和睦的话,早点分家未尝不是好事一件,自己当家过日子,总比每天挤在一起纷纷扰扰的强。

    今日的忠勇伯府门口有些不一样,远远的就看到有好多人进出,而胡同口也是车马不断。

    两人正纳闷呢,可等快走近时,就被伯府门口挂着的白布给惊呆了,这是家中有人过世了?

    想到一种可能,周子旭忙快步过去打听。等得知的确是老伯爷,也就是小姑父的父亲过世后,周子旭的眉头不由紧锁了起来。

    见状,林远秋只以为他在担心小姑一家回京奔丧的事,毕竟千里迢迢的赶过来可不容易。

    林远秋并没多问,虽他与周子旭是姻亲,可像这种旁人家的事,自己还是少参和为好。

    不过话又说回来,对于周子旭的小姑父,一个堂堂伯爷之子,居然跑到边关小镇当个小军吏的事,林远秋还是十分好奇的。

    不管怎么说,忠勇伯可是一等超品爵位,周子旭的小姑父哪怕只是个庶子,也不至于去军营中当个都教头吧,虽都教头属八品,可也不妨碍他是个末尾的军吏的事实。

    所以只能说,高门勋贵家的事复杂着呢。

    其实对于小姑父的事,周子旭也是十分不解的。

    不过与林远秋不同的事,周子旭的不解是为何小姑父一直待在泾州不愿回京的事。

    早前他就听祖父说过,说当初小姑父去军营,是准备搏军功去的。因为当年泾州辖境正逢吐蕃入侵,而那会儿小姑父刚被伯府分门立户出来,正是一筹莫展之际,所以听到吐蕃入侵之事,就有了投身军营搏取军功的想法。武将之家,其后辈子孙哪有不通武的道理,是以拿定主意的小姑父就只身投入了军营。原以为此去泾州定会有番作为,哪知吐蕃党炎看似气势汹汹,实则太不经战,才两个回合就被渭州刺使梁展领兵打的落花流水,最后兵败而退。

    话说这仗都不打了,哪还有军功可立。

    按理说此时钟荣应该回京才是,可想到当初自己出京时的毅然决然,若是空手回去,自己就真如嫡兄奚落的那样,只会武棍棒其他一无是处了。所以钟荣决定还是待在军中等待机遇,毕竟吐蕃党炎虽败北,可时不时还会有小纷乱折腾出来,说不定会卷土重来也不一定。

    听祖父说,小姑母是在第三年的时候携儿女奔赴的,之后一家人就在泾州安顿了下来。

    有时候周子旭会想,其实像小姑父这样离京城远远的也挺好。

    在京城两年,周子旭也听了不少忠勇伯府的事,知道小姑父的几个庶兄境况都不是很好,除了整日无事吃老本的,混的最好的怕也只有当着小小守门官的那位了。

    唉,勋贵之家,嫡系为保爵位不旁落,打压庶兄庶弟有的是手段,若是庶子自己懂上进还好,否则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说到底,还是偏房太多的缘故。

    周子旭暗自下了决定,为了日后家中的安宁,纳小妾啥的,自己还是省省吧。

    想起方才自己担忧的事,周子旭忍不住叹了口气。

    见大舅兄朝自己看,周子旭也未隐瞒,很快道出了心中的忧虑,“忠勇伯过世,子孙辈须得守孝三年。未嫁孙女,若已定下婚约,需守孝一年。若无婚约,则需守孝二十七个月。”

    自己表妹九月刚及的笄,家里正准备帮着寻摸亲事呢,如此情况,势必得停下说亲之事。

    林远秋立马明白了周子旭的意思,知道他这是担心住在他家的表妹。

    虽十八岁的年龄在林远秋看来真心不大,可他也知道,在这种女孩子普遍十六、七岁就成亲嫁人的大景朝,这岁数确实有些偏大了。

    可姻缘的事谁能说的清呢,说不定三年之后,有好良缘等着也未可知。

    ……

    上午半天课结束,林远秋就带上自己昨晚整理出来的购物详单出了门。

    在外两年,这次回去肯定要给几个小的带些东西回去,包括春燕春草,以及爷奶他们,都是不能少的。

    之所以会把要买的东西写在纸上,还是担心自己会有遗漏的缘故,毕竟如今家里的小毛孩儿可有不少。

    至今年六月四嫂生下小侄子后,林远秋已经有侄子侄女共八个了。

    都说欺老莫欺小,他这个当小叔的,若真的不小心少了哪个娃儿的礼物,到时被念叨一辈子的可能性虽不大,但娃儿会哭上半天的鼻子是肯定的。

    所以,小孩子的事也是大事,自己一定要认真对待才行。

    林远秋先去了四宝斋那儿,把最近画好的画作都交给了朱掌柜。

    并告诉对方,自己要回乡两个来月,订单暂时就不接了。

    朱掌柜点头,也说了再过半个来月他也会关了铺子回家过年的事,并祝林小友回乡一路安顺。

    想到自己还有好多东西要采买,是以等结算了银钱后,林远秋就很快告辞离开了。

    爱美是女孩子的天性,所以林远秋给几个侄女各挑了两朵京城最时兴的头花。而几个侄子,给他们每人买了一只双轮转铃,就当给几个男孩子平时锻炼身体了。

    而老林头,林远秋给他挑了一只紫砂壶,如今他爷已养成了喝茶的习惯,给他买只茶壶正合适。

    最后林远秋去了金翠阁,春燕和春草已是十六岁的年纪,林远秋准备给她俩买几件好样式的首饰,这样等日后成亲嫁人时,也可当做嫁妆。

    给吴氏买镯子时,林远秋直接给挑了一只二两重的实心金镯,算上做工,一共花了二十二两银子。

    至于自己娘亲的礼物,那肯定是不能少的。林远秋给冯氏挑了一只也差不多二两重的金镯,镯身上头还刻了一路祥和的花样,寓意挺好的。

    ……

    在离开京城之前,林远秋又去了庄子一趟,这次他拿了二两银子给徐老实,算是给他们置办年货的意思,然后就是红包。

    张贵这边亦是如此,除了二两置办年货的银子,林远秋也给他们每人发了一个装有一钱碎银的红封。

    除夕这日自己肯定不在京城,所以他这也算是给家中仆人提早发过年红包了。

    ……

    腊月初一,宜出行。

    辰时刚至,林远秋和周子旭,以及书砚,就乘上了去往通州的马车。

    等马车到了通州东阁桥码头,早有官船在渡口停靠着了。

    ……

    第132章 回乡(二)

    腊月的风冷的厉害,尤其在空旷的江面上。

    是以在船上的这几日林远秋都没怎么往甲板上去,除了怕不小心会被冻出风寒,另外就是忙着在舱房里写课业了。

    林远秋住的这间舱房约摸有四、五个平方大小,摆了一张床和桌子后,就没啥空余的地方了。

    这样狭小的空间,若换作旁人,住着肯定会有很多的不适应。

    可林远秋不一样,有过在号舍里九天九夜的考乡试经历,这样的舱房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何况相比起号舍,舱房可要大得多了,最起码睡觉是舒舒服服平躺着的。

    所以,这几日林远秋过得还是比较轻松自在的。白天除了吃饭和在过道上来回消食一刻钟,大多时候,他都待在舱房里写作业,且每隔上半个时辰,林远秋都会打开木窗远眺一会儿,缓解眼睛疲劳的同时,还能欣赏一番冬日的江景。

    只见水波粼粼,远山如黛。

    这种时常赏江景的做法,还让林远秋有了意外的收获。就比如这几日所作诗句的灵感来源,大多出自窗外水天一色的美景中。

    有了上回乘船的经验,这次林远秋带了不少兔rou和鸡rou,都是腌好蒸熟了的那种。有它们搭配着吃,自己就不会因为船上的菜品太过单调,而少了吃饭的胃口了。

    官船在江面上一连行驶了九日,终于在腊月初十这天,到达了江州。

    因着在船上待的时间有些久了,下了船后,林远秋还有种在水上晃漾的感觉。

    这会儿已是下午,回横溪镇的马车只能明日才有。所以在府城客栈歇了一晚后,三人才坐上了回家的马车。

    从横溪镇到小高山村还有半个时辰的路,等车夫把周子旭先送到镇上,再赶着马车到达小高山村时,天已暗了下来。

    冬日的这个点,村民们大多吃过了晚饭,然后窝在炕上不舍得出来了。

    不过在听到村道上传来“嗒嗒嗒”的马蹄声后,好些忍不住好奇的村人,还是会套上衣裤跑到院里,想瞧瞧到底是谁来村里了。

    等远远看到马车去了村西头的方向,众人心里便有了猜测,不会是远秋回来了吧。

    可惜这会儿天色已晚,不然他们一准跟过去瞧瞧。

    还有,要真是远秋回来的话,那么今年的春联又可以找他帮着写了。

    到时家里有举人老爷写的春联贴着,真是想想都风光。

    ……

    与村民们一样,吃过晚饭后,林家众人也早早回了房,大冬天的,也只有待在暖炕上才最舒服。

    西厢房里。

    林三柱夫妻俩也已坐到了炕上。

    冯氏拿簪子把油灯拨得更亮了些,而后就着光亮继续往鞋底上一针针安起鞋面来。

    这几日天越发冷的厉害,冯氏准备今晚熬熬夜把棉鞋给做好了,这样等儿子回来后,就有暖和的棉鞋可以穿了。

    想到儿子,冯氏忍不住嘴角带笑,两年没见,她心里早就盼的慌了。

    只是这两日的天气让冯氏有些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