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文学 - 言情小说 - 无应答在线阅读 - ◎消失的TA

◎消失的TA

    她问我怎么让“TA”消失,一个“存在”于她精神世界里的虚影,如同阴魂一般时不时“存在”于她的身边。她会幻想和“TA”一起的经历,接待的人,处理的事。

    “TA”似乎诞生于某次人物设定的游戏,中途消失了几个月,最近又隐隐约约出现在身边。

    她寻求我的告解。

    她怀疑自己是不是出现了人格解离,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精神分裂。她有这样的怀疑,其实去看精神科医生或者心理科医生,总比来看我要强得多,不过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我能以讲一讲我的见解。

    ……

    ……

    从我的角度理解这种情况,这种情况叫“性格物化”。

    什么是“物化”?

    在绝大多数人自知里,“我就是我”而不是其他的任何东西,但对于一些有过特殊经历的人来说,则不是如此。比方一个女生,她出生在一个非常暴躁的家庭,还小的时候,在家里不小心磕了个碗、弄脏了衣服,但凡在家里做了些“弄坏东西”的行为都会引来打打骂骂时。

    在被打、骂的过程中,她会内心会形成“它比我更重要”“它比我更重要”“它比我更重要”的认知,性格也出现物化的特征。

    我不认为“物化”是一种缺陷,不过它在参与性格塑造过程中,有一些额外表现——更追求物质、更渴望获得认可、更注重利益、更缺乏安全感、更注重他人反应。

    有“物化”特征的人会把“我”更容易和其他人、事、物进行价值比对,并分辨利害价值。

    性格“物化”不仅仅来自疼痛教育,在我看来任何性格特征的显化都是家族精神性遗传,是家族生存精神打在族人身上的烙印。

    ……

    ……

    “物化”是“性格物化”的必要前提,当一个人有了把“我”和其他人、事、物进行价值比对的性格特征之后——人的性格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不同环境里会产生不同的性格,在绝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所有的不同性格都是“我”,是整体,但有物化特征的人则不这样认为。

    她们会陷入“谁才是我”的困苦当中,从而在认知层面区分出不是完整的“自我”,并且以不同环境里不同性格为“界”区分。

    这个过程可理解为“自我分化”“性格分化”,倘若把分化出来的部分赋予了人性、物性、兽性,那么就出现了“性格物化”。

    ……

    ……

    人的性格变化本质是适配不同环境的“生存策略”,有点类似乌贼在不同环境中体表会发生不同颜色的伪装。不同性格(生存策略)成型后就无法消失,只能改变。

    “TA”在我看来无疑是一种“性格物化”,人为地赋予了某一种性格变化人性,由于性格无法消失,所以“TA”也无法消失,“TA”之所以消失过几个月最大的可能是因为在那几个月你远离了创造“TA”的环境,“TA”的复苏意味着你接触或回到了创造“TA”的环境中。

    ……

    ……

    性格通过命运改变,命运通过联系改变,在我的认知里,如果你想要改变“TA”的存在,那么就回到创造“TA”的环境里,去产生新的联系,透过联系带来的命运变化重塑性格,当然方式不止一种,比方你能从根源击碎“物化”那么就不会出现“性格物化”的情况,等等。

    ……

    ……

    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常说一个女人很“物质”很“拜金”,这种通俗词汇,在我看来指向了“物化”。她会近乎本能地比对“自己的价值”,从而寻求在另一个人心里的价值,她会倾向于认为,愿意为她花钱的人心里她比较重要,她愿意去花钱的事物对她来说会比较重要。

    花别人的钱很爽。

    这种爽来自自我价值被肯定,所带来的精神愉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