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文学 - 高辣小说 - 龙啸大明在线阅读 - [VIP]第二二三章 南京见闻

[VIP]第二二三章 南京见闻

    就这样参政院里吵参政院的事,而內阁办内阁的事,大家互不相干,这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不过再怎么吵,由于有了投票表决这个制度存在,参政院也总会通过几个议案,然后转交给内阁。而内阁和商毅也会从中选择合适的接受执行,而不合适的,就找个借口拒绝,反正成立参政院的时候就己经规定好了,内阁有这个权力。而且毕竟还是从其中选出一部份议案来执行,因此参政院也没有什么不满意。

只不过参政院运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执委会也开始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內,对参政院的运行进行一些微调,首先是对提案的审议加严了,最初执委会对提案的审议很松,七成以上的提案都能从执委会通过,让所有议员进行讨论。但随着提案增多,而讨论提案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提案的积压也越来越多了。因此执委会对提案的审议也严格起来,一些不知所云,内容过于偏激,或是以前有过类似的提案,都被卡了下来,结果这样一来,提案的通过率也下降到不足三成,但这也是规则允许的执委会的权力。

再就是讨论议案的时候,执委会也尽力控制,一但跑了题,就赶紧拉回来,不使讨论离题太远,虽然这样做并不能完全控制跑题,因为只有跑远了执委会才会发现,而且有时连执委会的成员也跟着跑了,但也算是节省了不少的时间。而参政院的效率也提高了一些。

参政院也在这样的吵吵闹闹,修修补补中,慢慢的度过着。而和参政院的热闹高调相比,一个巨大的变化,正在悄然无声的进行着。银币己经越来越被民间接受了。

命名为中华通宝的银币,己经发行近半年的时间,一方面是在南京政府的信用保证力,而且税收可以用银币支付,还有一定的返还;另一方面银币的使用也确实比白银和铜钱方便得多,至少不必带着一大包白银或是好几串铜钱出门了,也不必去分辩什么白银的成色价值。同时银币和白银、铜钱之间的换算也十分方便,就是在一起混合使用,也没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

因此银币很快就在江浙地区普及开,并且像其他的省份蔓延开展。有不少的店铺甚致都贴出告示,本店只收银币,不收铜钱、白银。而各地银行里毎天都排出了长队,兑换银币。弄得银币几乎都供不应求了。

历来的货币改制,也都很少有进行得这么顺利的。商毅和俱体付责这项事务的林凤舞也都十分高兴,这可是办成了一件大事。而商毅更清楚,这一举动的重大意义。

不过货币改制的同时也有一些阴暗的事情出现,年初的时候,在民间也出现了专门兑换银币的私人钱庄,而且兑换的银币面额,比实际价值的白银低,九钱白银可以对换十元面额的银币,而四两白银居然可以兑挽到五十元面额的银币。而钱庄兑换出的银币,当然是违造的。其实铸造银币的成本并不低,但违造者专造面额大的银币,而且还掺入大量的铅、锡等其他金属,降低其中白银含量,以达到牟取暴利的目地。

商毅也沒想到,山寨银币会这么快就出现,不得不慨叹,那句老话说得一点也没错,出来混都是要还的。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己经山寨了不少别的东西,现在终于开始体验被别人山寨的感受了。

当然山寨银币的出现,也从另一个侧面也反应了现在银币确实已经深入人心,从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银币的速度普及,但山寨毕竟是山寨,如果放任下去,对货币体系的危害绝对要大于促进,因此必须严格禁止,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决不能轻侥。

在三四月期间,南京政府以雷霆手段连续查处了三个违造银币的私人钱庄,主犯全都判以斩首,从犯判做苦役,钱庄财产全部没收。并且又通过[杭州时报]大加宣传,因此也有不少打算加入私造银币的私人钱庄也被震慑住,没造的放弃了这个打算,而己经开始私造银币的,也急忙收手。从而也保障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同时商毅也敦促铸币厂,加大铸币的速度,保证市场上有足移其实欧州商人早就习惯了使用银币,对这个决定也十分欢迎,并且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也大致换算出了中华通宝和几种欧州货币之间的比值,因此商船一到中国,就大量兑换银币,而在离开的时候,也不兑换回白银,带到马尼拉、巴达维亚、渤泥等各地去使用。因此中华宝币,也在海外开始普及开。

因此商毅在四月初也正式下令,南京政府的对外贸易,将全部以银币来支付,当然也抱括对清廷的几个商品交易榷场,并在海关榷场等地,设立专门的银币兑换点。

商毅开通和清廷交易的榷场,真正出于贸易的目地成份的想法其实不多,大部都没安好心,现在强迫清廷来的商人用银币支付,也是目地之一,就是要将中华宝币打入到清统区去,从经济方面打压清廷。

由于南北贸易仍然是由南方占主导地位,南方的丝绸、瓷器、茶叶、工艺品等都比北方的好,而且现在还要加上玻璃制品和玻璃镜,这些都是北方市场的紧俏商品。特别是玻璃制品,深受八旗贵族们的喜欢,但现在除了南京地区之外,整中国绝无第二家,而且清廷又沒有海外贸易,从海外进口玻璃镜,只能从南方购入。不过也正因为如此,玻璃制品俯利润也极大,一面五六寸见方的玻璃镜,在南方也就是四五两白银,而到了北方,可以翻到二三十两白银,而且还供不应求。但北方能提供交易的商品却并不多,只能拿白银购买。

但现在商毅规定,只能用银币支付,因为巨大的利润吸引,也迫使清廷过来做生意的商人,也只能将手头的白银兑换成银币,然后再进行交易。而榷场并不提供银币兑换白银的业务,因此兑换的银币要么全部用光,要么带回北方去,就这样中华通宝银币也浸透到清廷内部。

虽然在短期内,不会对清廷产生什么影响,但时间长了,会促使清廷內部的银价提高,因为中国本身的产银量很少,而银币在清廷内部是不能流通的,清廷的白银都在向南方流入,又沒有白银的流入,势必造成清廷的白银总量减少,从而引起货币体系发生混乱,人为造成价格上涨,也使清廷的经济恢复工作更为困难。

这也算是在古代打一场经济战吧。

而让人人都称颂的事情,就是商毅和朱媺娖的婚礼。

说起来商毅和朱媺娖也真的是好事多磨,两人订婚己经有四五年的时间,先前是因为朱媺娖要守孝,后来又因为战事和其他事情,结果一直拖到了现在,朱媺娖现在己经二十一岁了,虽然在现代社会,这个年龄还可以算是少女,但在明代社会,绝对算大龄剩女。现在就连她的meimei朱媺婕都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了。

好在是两人的婚姻关系建早就确定下来,而且这几年的时间里,朱媺娖其实一直都是住在商毅家里,和商毅的其他妻妾们也都相处的不错,家里的上上下下也早就把她当商毅的夫人看侍,也就只差最后举行婚礼了。

现在战事暂了,而且其他事情也都告一段落,因此这场早就该举行的婚礼,也终于被提上了日程,经过仔细的挑选之后,举行婚礼的曰子定在五月六日。

商毅现在好歹也算是称了王,并是实际上中国最大的割据势力之一,朱媺娖又是前朝公主的身份,而且从理论上来说,明朝还不算真的灭亡,因此这场婚礼相不引人关注都不可能。

另外明朝在一些士大夫的心里,还有一定怀念感情,而且商毅在这方面也表现得比较宽容,不仅允许民间用文章诗词等形式怀念明朝,同时对建在神烈山的孝陵也进行了一些修复工作,同时也不禁止百姓、官员进行拜奠。包括商毅,也亲自到朱元璋的墓前敬过香。

事实上商毅十分清楚,这种感情,其实只是人的一种正常的怀旧情绪,对自己的统治实际造成不了多大的危胁,因为占人口绝对多数的广大农民,对明朝根本就没有一点怀念,当然前提是只要自己的政府保持这种清廉、开明、亲民的作风。如果把和前朝有一丁点连系的事情都当重大政治问题来处理,这本身就是一种没有自信的表现。

而正因为如此,朱媺娖也成为这批士大夫和原明联系的一条情感纽带,而且明朝灭亡之后,她的身世也确实让人十分同情,因此人人都希望朱媺娖能够得到一个好得归宿。也都给这场婚礼献上了自己的祝福。

[vip]第二二三章南京见闻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