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文学 - 言情小说 - 我家娘子猛于虎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22

分卷阅读322

    判乱已经由新安王镇压。

谢家是第一个得到消息的人家,也就谢母晚上睡的不错,一觉到天亮谁也没敢去打扰。然后一睁眼,已经变天了,老人家整个人都懵了。

怎么就新安王当皇帝了?

谢二爷和谢三爷喝了一夜的酒愣是没喝多,眼巴巴到天亮,听到谢显派人传回来的消息,两人对视一眼,长舒了一口气。

都知道,新安王赢了,恐怕是对谢家最好的。

第348章反面教材

谢夫人那颗提到嗓子眼的心总算放回到肚子里,一宿熬的她生生老了五岁,眼眶子都凹进去了。

一听到好消息,都激动哭了。

“可吓死我了……闺女,你可快去歇歇,一晚上没睡,孩子可受不了。”谢夫人边哭边问,“你饿不饿啊,一晚上没吃东西,没睡觉……都傻了。我就知道,有你爹在,就没胜不了的仗!”

萧宝信吧唧吧唧嘴,始终还是心存善意,没掀了她娘的老底。

也不知道晚上是谁熬的脸都青了,手攥着都吓抽筋了,口口声声应该让阿爹分出一队人来护送她出城躲躲,还说什么万一要是有了万一,她有了身子,也好给谢萧两家留个后……

各种cao心,各种害怕,倒是快天亮了胜利的消息传来,人就不是她了。

不过,终究是个好消息,萧宝信长舒了一口气,总算逆转了前世的结局,萧家没有败落。

仗着萧司空和谢显,新安王才有机会翻盘,立下滔天大功,起码在新安王一朝富贵荣华享之不尽了——

其实这不是她所追究的,能保萧家不倒,谢显不死,也就尽够了。

蔡夫人不知其中凶险,谢二爷也没有和她交底,谢家顶数她和毫不知情的谢母过的轻松,王夫人却是五味杂陈,心中说不出是股什么滋味。

庆幸吧,或许。

他们都知道,王皇后若是事成,少不得王家崛起,成为大梁第一世家。可是王夫人却是谢家妇,谢家家主又是站新安王,不将谢家灭门都算王皇后心慈手软。王夫人虽然也姓王,也少不得吃挂落,和谢老三一道打包走。

可新安王成事,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谢家从龙之功,少不得加官进爵,王夫人同样是王家妇,但却不必受到牵累。

大梁律法规定,罪不及出嫁女。

其实于王夫人来讲,谢家胜于她个人反而是好的。

只是苦了王家,王皇后弑君篡位,王家一并清算。

尽管新安王几番推辞不受,可是也不过是面子上的事儿,事不过三,第四次新安王便欣然允了。

虽然国不可一日无君,到底先皇死了,新皇登基前也要守孝,依祖制以日代月,足足要守上二十七天的孝才可行登基大典。

然而国家还要运转,新安王便即日行使皇帝的一切权力,只是正式登基往后延而已。

除了着礼部予先皇治丧,另外便是清算太子党。王皇后着日废为庶人,毒酒赐死;太子废为庶人,毒酒赐死;另外王朗早已于新安王攻陷皇宫时死于乱中,新皇令挫骨扬灰,不得入殓。

王家年满八岁以上的男子,包括王家媳妇,共二百三十六人,全部处以绞刑。

罪不及出嫁女,不算,剩余的王家小郎和王家女郎共二十人,处以流刑,终身不得为官。

赫赫世家,五代十卿,琅琊王氏于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随风倒的淮阳王没有受到波及,不仅保住了爵位,还封了太保。

江夏王便没那么好的运气,被王皇后困于皇宫,根本没有机会倒戈,好在也没做出什么实际的事来,新安王便也没有追究责任,只是留了他的爵位,其他一切官职都给免了,成了个闲散王爷。

居首功的自然是萧司空和谢显,萧司空是掌着护军的兵权,没他新安王成不了事,所以官儿就不能小了。

可是在玉衡帝一朝,萧司空便已经位极人臣,于新皇又有滔天之功,封个什么玩意就难坏了新安王,郡公已经是异姓爵位的最高位份,新皇封无可封,也只能封其为太师,虽然和司空同为正一品,但好歹太师为正一品之首,为皇帝之师,也算是名义上给足了萧司空脸面。

封不了萧司空就封他儿子吧,萧宝山从竟陵太守,一下子获封江州刺史、征东将军,获封东兴县侨侯。连萧宝树都封了个新渝县侯。

谢显自然是新皇一等一的重臣,获封尚书左仆射。

一系列的封赏如流水一般,杨劭也因通报有功,深得新安王宠爱,获封中护军,掌宫中的御林卫。原来的卫尉一职始终悬空不设,中护军实际上就成了禁卫的第一人。

薛木因忠勇而获赠司空,谥号忠武。他年仅十八岁的儿子薛泉袭武昌县侯,封建武将军,领南衮州刺史。

在大梁,若只封刺史,后面没带将军衔便无领兵实权,顶多算得上单车刺史,就名声好听而已。

可是获封将军了,那便在领兵实权,为一方大员。

由此可见对薛木的看重。

其余众人,只要没卷入宫变之中,大多数并没有变化,只是原本王家一朝十几个出仕为官的,新皇清算之后,职位便都空出来了,新皇着吏部选人补位。

谢显任了尚书左仆射,成为了大梁实际上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吏部尚书便仍由徐尚书一人担任,玉衡帝费尽心机分化吏部职能,他才一死,便又重新恢复原来。

事情上不只吏部,玉衡帝死后仅仅半个月不到,朝中便已经换了气象。

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这还只是开始。

守完二十七日的孝,新皇正式举行登基大典,受百官朝贺,改年号为永平。世称皇帝为永平帝,年仅十四岁。

追封生母刘贵妃为恭愍皇后,与玉衡帝同葬,配享太庙;宣城公主改封号为宣城长公主;其嫡亲的弟弟十七大王则获为豫章王。

永平帝称帝第一天,便由礼部尚书提出迎娶皇后,虽则全国守丧,百姓一年内不得嫁娶,百官定为三个月,但皇帝皇后都是配套来的,不能有日无月,因此选后便提上了日程。

永平帝信守承诺,依然迎娶由先皇定下来的萧凝为皇后,日期定在了三个月后。

众大臣沸腾了,皇帝不可能光有皇后啊,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呢。因有玉衡帝先例在,更不可能让皇帝一个人守着皇后过,情深不寿,玉衡帝虽然是死于庶人王氏的毒杀,可是在刘贵妃死后,玉衡帝就已经疯魔了。

有了这个反面教材,大臣们提起选妃来,一个个劲头十足。

永平帝终究不过是个十四岁的小郎,架不住大臣们群情汹涌,又有太皇太后相劝,便准了奏请。于是皇后还没进宫,众世家大臣们就已经将各家小娘子的画像都塞到了太皇太后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