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文学 - 耽美小说 - 古玩宗师在现代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61

分卷阅读161

    近来热门话题有关,正是质疑古玩贱价论、并一举获胜扭转局面的英老。

而且,不但英老来了,就连之前一直拒绝采访,十分神秘的雁游也陪同露面。据说,是因为裴修远执意要答谢这位帮他挽回损失的少年人。

一连几天,报纸上连篇累牍都是关于裴氏专访:裴修远捐款建盖希望小学、裴修远有意在华投资工厂、裴修远谈收藏……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些报道在末尾处无一例外都会提到,曾帮裴先生鉴宝的雁游同学,近来正陪同老先生游赏各处古玩市场,挑选珍品。裴先生笑言,相信此次不会再被打眼,说不定还能捡大漏。诸如此类。

至于鉴宝的详细经历,早有记者写了篇详尽精彩的稿子专版刊发稿。因为读者反响不错,后来还给雁游又加了一次专访,并采访了他身边的老师同学。

受访师生们都表示,以前只知道雁游是业内泰斗英老的关门弟子,真正与他接触还是在野外作业的时候,相处时间越长,就越是惊叹他的底子之扎实,学识之渊博,甚至就连老师都会拿着陪葬品向他请教。

只是,在问及是到哪里野外作业、考察的又是哪座古墓时,师生们都不肯回答,只说是上级交待过,不能多讲。

但记者翻查资料时发现了以前的报道,算算时间差不多,便自作主张在稿件里加了一段:“虽然受访者不愿细说,但据记者调查了解发现,雁游同学初次进行野外作业的地点,应该是通市的一处汉墓。考虑到连老师都找他探讨学术问题,那是否意味着,他对汉朝历史特别精通呢?将来北大考古系是否会出一位汉代专家?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这篇稿子发出后,英老立即表示了不满,说既然已经声明上级不让乱讲,记者就不应该私下调查,又多添上那段话。

但覆水难收,在跟报道的人现在不但知道雁游学识渊博,还知道他以一介新生的身份参与了通市古墓挖掘。

虽然有些读者觉得这是为了博眼球而夸大其词,试想一个十六七岁、毛都没长齐的少年人,哪里强得过执教数十载的老师?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以雁游为榜样督促自家小孩学习,没事就拿来说道说道。

一时间,雁游声名大振,成了大人嘴里的别家小孩,孩子嘴里的坏蛋,少数别有用心之人的目标。

随着雁游声名鹊起,潘家园不知不觉多了个叫老徐的人,在新商楼租了间小铺子,货不多,却件件都拿得出手。讲话却是虚虚实实,自称是小雁的叔叔,手里有通市的好货。

他摆在店里的货虽然不错,但离汉代却太远了些,中间还隔了好几个朝代。

但买家若提出这点疑问,准会招来他白眼:“这铺子的卷帘门多薄啊,要是把真正的好东西摆在里头,晚上让贼给顺了咋办?还是您想让我背着至少能买下两条街的宝贝疙瘩每天来回挤公交?也不怕被当菜坛子给撞碎了。”

而要是追问别的,譬如问他口里的小雁到底是不是最近突然成了名人的雁游,所谓的通市货是不是从正在进行收尾工作的汉墓里拿来的?老徐皆是笑而不语。被问得急了,才会不紧不慢地来一句:“爱信不信,反正我也没追着您买,是不?”

人的心理很有意思。如果老徐拍胸脯保证自己就是雁游的嫡亲叔叔,卖的都是还带着土沁子的通市汉墓货,那除了刚摸进古玩收藏大门的菜鸟之外,没人会信他。

偏偏他遮遮掩掩,欲说还休,宛如说书人吊足了听众的胃口。说信又不敢,不信又舍不得。时不时拿他的话来琢磨一番,总觉得越想越像真的。

有时间宽裕的倒爷开始约上哥们儿,悄悄盯起老徐的梢,渐渐摸出了这人的作息规律:每隔四五天,他就要关门一天。第二天再回来时,衣襟上必定带着隔宿的酒味儿,包里好烟装得鼓鼓囊囊的,见人就派,哪怕是进门闲磕牙的人也能分着。

等他再次出门之前,必会有人到他店里虚晃一圈,使个眼色。用不了多久,这两人就会出现在潘家园各种不起眼的角落,磨磨叽叽地嘀咕半晌,有时还搭腕子比划几下,明显是在谈价格。等双方都点了头,老徐就会哼着小曲儿回去打烊,消失整整一天。

几个倒爷看得分明:老徐每次回来,分明都是发了财的样子,但那两天,他店里的东西往往都没出手,一件不少。那他卖的是什么?莫非他真有通市新出坑的土货?

发现这个规律后,当老徐第三次出门时,几人一合计,索性让最机灵的那个一直跟到了外头。那人跟到天黑回来,兴奋得来来回回只会说一句话:“他真是搭了去通市的班车!”

这时,正在翻报纸的那位一把扫开凌乱的饭盒,把报纸拍到桌上。几个人围上去,顺着他的手指看到了这么一句话:“据裴先生透露,近日得到一件汉代古玩,让他十分满意,连说是此次华夏之行的最大收获。只是碍于规定不能带出国门,只能交给好友代为保管。”

另一个人把嘴里的牙签一撇,说道:“我说那小家伙哪儿来那么大胆子,敢情是这姓裴的要买。依我看哪,八成是姓裴的看中了什么东西,财大气粗买通了学校的人。这口子一开,其他人也有样学样。正好姓雁的小家伙名气最大,就借了他来当幌子。”

“咦,你是说那姓徐的不是雁游的叔叔?”

“姓都不同,怎么当人家叔叔!话说回来,管他是谁呢,手里货不假就好。咱们明天也问他看货去!”

也不知是谁嘴快,还是别人也盯了老徐的梢。总之,这伙倒爷的分析一夜之间传遍了四九城的古玩圈。第二天,老徐店里的地板差点儿被人给踏平了。

众人自以为老徐是想趁乱捞一把就走,既然如此,那价钱方面肯定好商量,能趁机捡个便宜。不想试探来试探去,老徐都是打着哈哈,看似不置可否。但若细究起来,他的潜台词似乎是,不见到真正有钱的买主,轻易不会松口。

有人默默算了算自己的家底,便识趣的不吭声了,顺着他的话头天南地北地胡扯海吹。也有人不服气,直接说老子如何如何,你这样是看不起老子。但老徐也不生气,三撮两哄,不知怎的就忽悠得那人没了脾气。

总之,这些想买货的人没从圆滑的徐老板那里得到半句准话,反倒帮他把名声给扬了出去,都说他是想把货一次出清,所以才大摆龙门阵等财主上门。如今潘家园里都在猜测那批货到底有多珍贵,又是谁能入徐老板的法眼。

众说纷纭,谣言漫天。这次足足过了十天,老徐的店终于再度关张。看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