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文学 - 耽美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603

分卷阅读603

    醒悟过来,放弃了并不适合他的仕途,而投身于教育事业,倒是靠着自己不错的口才成为了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师……

第七百零二章大裁军

兄弟俩口中所说的大裁军是这一年的7月份决定下来的,主要原因是财政不堪重负,毕竟正如那位哥哥所言,对于一个和平状态下的国家,维持800万人的庞大常备军实在是太重的负担,尤其中国即使经过了三年的恢复和发展,如今依然还只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1941年中国的工农业总产值之比已经上升到了2:3,但距离1:1还有一段距离。),就更是难以承受,因此裁军势在必行。其实早在抗战结束前夕,赤色党中央就已经准备要裁军了,谁知后来居然与英国越打越大,一直都停不下来,结果裁军事宜居然拖到了1942年的下半年……

虽然不是太笨的人都能猜到中央要裁军,但是1942年大裁军的规模还是超出了绝大部分中国人乃至于外国人的意料。根据中央军委颁发的命令,总人数不下百万的铁道兵部队撤编,原有的官兵如果自愿,可以转为事业单位编制,继续在改名为铁道部的原铁道兵司令部辖下工作,也可以自己另找工作,这方面政府可以帮忙解决一部分,但是收入和待遇不可能比留在铁路系统更高,如果不想再吃公家饭了,那也一样是可以的,只是那样的话,政府就不会帮忙安排工作了。最终,由于中国人还是普遍喜欢稳定的工作。超过七成的铁道兵都留了下来,保障了铁道部建立初期国内铁路系统的正常运转……

而数量同样庞大的工程兵部队虽然没有被撤销编制,但是却不再属于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序列,而转为了所谓的“生产部队”,从此除非外敌大规模入侵、国家发布总动员令,他们都不会再接到作战任务。必须说明的是,“生产部队”并不能算是预备役部队,而更应该看成是以部队编制方式组织起来的特殊行政单位。

与更像是一个超大事业单位的工程兵部队相比,同样属于“生产部队”的建设兵团更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地方行政区划,诸如“农x师”这样的编制与地方上的某某县其实十分类似。只是这些“农x师”是可以转移的。而在这些“农x师”里同样有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后两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两级预备役。但因为“生产部队”是实行的军事化管理,组织编制也还是部队的那一套,因此一旦开始动员,这些“生产部队”里的民兵预备役人员会比地方上的更快形成战斗力。

而随着“生产部队”、特别是生产建设兵团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中人称“优先预备役”的生产部队基干民兵人数也日益增多。迅速成为了新中国动员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而在和平时期,他们对于国内、尤其是边疆和落后地区的生产建设,更是贡献极大。

与苏联恐怖的“影子部队”动员体制相比。中国这种涵盖“野战军-边防军-内地驻军-武警部队-生产部队基干民兵-地方基干民兵-生产部队普通民兵-地方普通民兵”的多级体制可以说毫不逊色,虽然在战争前期扩军的速度有所不如,但是后期的潜力却更加巨大,而且和平时期对民生的负面影响最小,甚至还有助于经济发展。中国人民自古以来都爱好和平,国防建设的思路也以防御为主,从更加重视持久后劲的动员体制就看得出来……

铁道兵、工程兵和生产建设兵团脱离作战序列、乃至脱离军队系统,都在大部分中国人的预料之中,但是作战部队也遭到了大幅裁撤,就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其中大约百万军人转入武装警察部队乃至复员成为民警、交警或者消防员,这可以说是确有必要,但是另外还裁掉了不下100万人,将中国陆军的总兵力压缩到了300万人左右,就不可避免地让这一裁军方案的提出者胡卫东备受争议,毕竟现在世界大战正打得如火如荼,这样大幅度地裁剪自己的作战力量难道不是自毁长城吗?

其实胡卫东自己也觉得裁军的步子有些过大,但是为了减小中央政府的财政负担,加快国内民兵体系的完成,同时推动解放军的正规化建设,大裁军却是宜早不宜迟的。此外,只有太祖和胡卫东等少数中央的高层清楚,这次大裁军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做给苏联人看的,只有他们放心了,才会大量从远东和中亚调兵增援欧洲部分啊!

虽然苏联在抗战期间给予了中国不小的支援,但是他们的小家子气以及偏向于南京政府的态度都令中国赤色党上下多少有些不满,而且因为自认为当初是出了钱购买并且还拿出不少技术来交换的缘故,中国人对于苏联昔日的援助并无太多的感激。而对于苏共与苏联政府来说,之前中国一度与德国打得火热、至今令其如鲠在喉,而新中国成立后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也令苏联人颇为不满,特别是当初苏芬战争时中国居然公开声援奋勇抵抗苏军入侵的芬兰人……

苏联与中国之间有着世界上最长的分界线,而且新中国的实力正在飞速增强,一旦中国与苏联敌对,那将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而两国之间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则很可能成为埋藏在两国关系里的一颗不定时炸弹,这令斯大林始终心里不安……

为此,早在建国前夕,苏联就派出代表要求中国赤色党同意早已事实上独立了的外蒙古进行公投,斯大林希望趁着新中国实力还不够强的时候逼迫中国人放弃外蒙古,一旦形成了既成事实,日后中国政府若想反悔,道理就不在他们边了。

斯大林自然知道这么做会严重损害两国与两党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外蒙的地理位置特殊,哪一国控制了外蒙古,就会对另一国形成巨大的战略优势。斯大林并不是一个喜欢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人,逼迫中国承认外**立,巩固苏联原有的战略优势,而让中国赤色党以后只能老老实实地当老二,在他看来是最可靠的办法……

第七百零三章全新定义

但如今的新中国实力可比历史上建国初期强得多,与苏联之间的国力差距就更小了,而且当时的国际形势纵然不太妙,也总比历史上遭到整个西方封锁乃至军事威胁的建国初期好得多,太祖和中国赤色党人怎么可能接受苏联的无礼要求?

中央本打算严辞拒绝,这时胡卫东却适时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当时中国的外交形势十分严峻(尽管因为轴心国与盟国的对立,要比历史上西方抱团围堵新生的中国稍好一些。),如果再与苏联反目,在国际上就会彻底孤立,这对中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极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