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文学 - 玄幻小说 - 本王姓王在线阅读 - 第167章 一清二白

第167章 一清二白

    吃过饭,王柄权便打算起身前往安东卫。

    就在这时,文德海叫住了他。

    “王爷且慢,天色已晚,要不到府上休息一晚再走吧,明天一早,下官亲自带人护送王爷前去安东卫,绝对不会误了王爷的要事。”

    这时几人已经来到了大街上,王柄权站在马车旁摇摇头道:

    “文大人的好意心领了,战事要紧,早些将物资送到,本王心里也就踏实了。”

    他本就没打算让文德海送行,虽然知道对方绝不是口头说说,但百户留给他的二十多名官兵,已经完全足够了。

    “王爷。”

    文德海先是打量一下四周,发现没人注意到这里后,走到王柄权身边,小声说到:

    “下官府上近日刚到了一双璧人,二八年纪,虽然还没长开,但也是美人胚子,若是王爷不嫌弃,尽管带回去,平时揉肩捶腿也是极好的。”

    王柄权起先还以为他要说什么要紧事,结果是要送自己两个女人。

    于是他似笑非笑地问到:“莫非,这也是兖州特产?”

    文知府见状以为对方动了心,连忙陪笑道:“王爷英明,的确是兖州特产。”

    说不心动是假的,但王柄权一想到严荣荣,就丝毫不敢有这方面的想法,还揉肩捶腿?自己若是真的带了回去,不被严大小姐打断腿才怪。

    怪就怪他自己把持不住,年纪轻轻就葬送在了婚姻的坟墓中。

    王柄权清清嗓子说道:“算了,本王已有婚约在身,做不出那种朝三暮四的事情。”

    说这句话时,他表情肃穆,不知道的还真以为他是什么正人君子。

    “理解,理解。”

    这时,王柄权突然看向一旁刘卢明,询问到:“小明啊,若是给你,你要不要?”

    “啊?这里面还有我的份呢?”刘卢明先是一愣,随即继续说到:“不要,我家慧慧还等着我呢。”

    刘卢明说这话时,表情可比王柄权真诚多了,而且眼神也很纯粹。

    “呵,你小子还挺痴情的。”

    “那是!”

    文德海看着二人的谈话,感觉怎么看都不像主仆,反而更像朋友,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

    “既然如此,下官这就召集人马护送王爷。”

    文德海很会来事,见王柄权确实没这方面的打算,立马履行起了之前的约定。

    “文大人大可不必……”

    “王爷您就别推辞了,这也是下官的一片心意。”

    “既然如此……那有劳文大人了。”

    说实话,虽然王柄权一直瞧不起这种阿谀奉承的官员,但他们做出的事确实让人很舒服,至少比那些整日自诩忠君爱国,动不动就死谏的官员强得多。

    很快,这位文知府召集了一百人,两拨人一起出了兖州城。

    王柄权这次没有选择乘坐马车,管文德海单独要了一匹马。

    让他感到新奇的是,文德海也没有选择乘轿或者坐马车,而是和他一样,骑在马上与他并驾而行。

    王柄权见对方骑姿标准,不禁惊奇道:“文大人擅长骑术?”

    文德海闻言也不知哪里生出一股子豪气,哈哈一笑道:

    “不瞒王爷,下官曾当过几年兵部主事,后来才被调往兖州府,做了这府台一职。”

    “哦,原来如此。”王柄权现在反而对他有些刮目相看了。

    或许是话聊开了,文德海也就渐渐没有那么顾忌,开始说起了自己的经历:

    “下官虽是进士出身,但却不是一甲,那年参加殿试的人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人才济济,哪怕是二甲三甲的传胪,也都是在当地赫赫有名之辈,像我这种一没名气,二没背景的进士,更是多如牛毛,故而下官一直没有得到录用的机会。”

    一甲,通常指通过科举殿试的前三名,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三甲排名则要靠后,二甲第一名即殿试第四名,称为传胪。

    全国各地那么多学子,即便是三甲最末等,也足以超越绝大多数人。

    文德海顿了顿,继续道:“下官在京城等了近一年,盘缠都用完了,都没等来朝廷的任职,其他与我同期的人,或是走马上任,或是荣归故里,而更多的,则是像我这样,等了许久都没等到一官半职,最终不得不返回故乡。”

    王柄权认真听着,文德海所说的情况他知道,当时王朝刚刚建立,天下初定,各地官职严重缺失,于是朝廷便连续三年举行了科举,考试标准也是一降再降。

    这就导致一下子多出了许多进士,官职的空缺也被一下子填满了,中进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可对那些没得到一官半职的人来说,却并非如此。

    很多人像文德海这样,等了一年半载都没等来机会,最终不得不遗憾返乡,别人都是荣归故里,他们则是成了当地的笑话。

    “就在我心灰意冷之时,朝廷又提出重新规划州府范围,而兖州就在此列,当时我们县刚好缺少一个县令,我就被莫名其妙地安排了上去。”

    说到这,文德海脸上露出了笑意,显然在庆幸自己当初运气不错。

    “当时我很珍惜这个机会,凡事做得尽善尽美,可不曾想,还是一不小心得罪了人。”

    他说到这里,王柄权突然隐隐猜测到了什么。

    “朝廷对官员开销一向限制严苛,用于招待外地官员的费用,更是要求详细记录在册,并且每年不得超过五十两银子。”

    听到这里,王柄权立马明白了,合着眼前这位文府台,就是当年那个以小葱拌豆腐招待员外郎的县令。

    “于是你就请人家吃了顿‘一清二白’?”王柄权笑问到。

    文德海闻言并未感到诧异,毕竟这件事,在当初可是传遍了整个官场。

    他尴尬地点点头道:

    “看来连王爷也听说了,因为这顿饭的关系,下官一直升迁无望,直到后来边关战事吃紧,武官又变得稀缺起来,朝廷开始鼓励文官去边关任职,可哪怕一个小小的县令都可以吃的脑满肠肥,又有谁愿意去冒着生命危险做费力不讨好的事呢?”

    王柄权很惊奇对方竟敢于当着他的面,说出这种话来,虽然这种事大家都心照不宣,可谁若是说了出来,那就是犯了忌讳,毕竟越是真话,就越难听。

    但眼前的文德海却似乎并不怕犯忌讳,继续说到:

    “本来升迁无望的我,试着向上递了一份奏折,没想到竟被通过了,我直接去到边关做了大使,大使和县令同品,但武官向来比文官低上半品,可以说我这个官职,是不升反降,估计当时也是因为这个关系,才让我通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