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文学 - 历史小说 - 从百户官开始在线阅读 - 第三百二十九章 暴利

第三百二十九章 暴利

    这边马永成的举动自然是引得天子还有李桓二人的注意,眼见马永成拿着一封密函快步而来,目光自然是落在了马永成手中那一份密函上面。

    行至近前,马永成向着天子一礼道:“陛下,东厂的探子刚刚送来的消息。”

    朱厚照眉头一挑一边自马永成手中接过密函一边道:“哦,是什么消息?”

    马永成开口道:“是四通商会那边的消息。”

    朱厚照此时已经将密函打开,目光扫过密函的内容,嘴角露出一丝不屑的笑意,一边将密函递给李桓一边道:“还真的是一群商贾之辈,眼中只有利益。这陈家当初也是四通商会的主事人,结果这么轻易的就被他们给抛弃了。”

    李桓接过密函看了一番,闻言轻笑道:“陛下所言甚是,商贾之辈最是重利忘义,陈氏犯事,他们若是不舍弃陈氏才是怪事。”

    这会儿朱厚照轻笑道:“看来这徐家认为搭上了卿家的线,便迫不及待的想要取陈氏而代之。”

    李桓微微点头道:“自古以来盐铁之利最重,我朝所得盐税相比历朝之数,简直无法与之相比,其中盐铁之利尽入商贾之手,徐氏自然是迫不及待。”

    听得李桓这么说,朱厚照不由的轻叹一声。

    做为一代帝王,朱厚照自然清楚大明朝的盐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身为帝王翻看史书记载,不说与蒙元相比,单单是与那前宋相比也是差了太多太多。

    蒙元一朝在盐税上面每年所得税银数以千万计,同样前宋以东南半壁江山却是得税银数千万之巨,其中几乎半数便是盐铁之税。

    而与之相比,大明在盐税上面,每年所得税银竟然只有上百万之数,这数目简直是让人难以置信。

    要知道即便是后来清廷单单是在盐税一项上每年所得也有上千万两之多,历朝历代盐税便是朝廷所得赋税的大头,甚至直接影响到一个朝廷的兴衰。

    大明在盐税上面所得税银之少,放在历朝历代之中可谓是令人难以置信。

    “太祖曾言,盐税关乎民生,若然盐税过重,必然会导致盐价飙升,最终受害的还是百姓,所以太祖对盐税并没有课以重税,便是希望能够惠及底层百姓。”

    昔日太祖朱元璋对于盐铁、工商之税所定额度简直是低到了极点,其他不说,单是盐税这一项自开国之初也就是上百万两,上百年过去,大明百姓人口至少暴涨了数倍。

    正常情况下来说,人口多了,那么百姓日常所消耗的食盐数量也应该随之翻倍才对,与之对应的,盐税因为食盐消耗增多,那么盐税也应该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加才对。

    可是大明承平百年,人口暴涨,盐税却是没有什么变化,较之上百年前,盐税非但是没有增加,甚至还多少减少了那么一些,要说这其中没有问题的话,说出去怕是都没有人会相信。

    发出感慨的朱厚照此时眼眸之中闪过一道厉色道:“太祖本意是惠及百姓,却是不曾想太祖的一番好意并没有惠及百姓,反倒是便宜了这么一群商贾之辈,催生了一群号称富甲天下的盐商出来。”

    以往朱厚照对于盐商的了解有限,在朱厚照朴素的认知当中,盐商就是一群四处贩卖食盐的行脚商人而已,赚的都是一些辛苦钱,也赚不了什么银钱。

    可是这些时日,无论是李桓呈上来的关于大明盐商的资料还是在其命令之下,东厂所收集而来的关于盐商的那些消息,让朱厚照对于大明盐商的认识一下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如果说不是东厂、锦衣卫所收集的资料无比翔实的话,朱厚照都不敢相信在大明,区区盐商之家中的豪富之家竟然有着上千万两的身家,或许有着上千万两身家的大盐商寥寥无几,但是大部分的盐商至少也有着百万身家。

    朱厚照陡然看到关于盐商集团的消息的时候,整个人当时是发懵的,或者说是都有些无法相信自己所看到的那些消息。

    都说皇家乃是天下公主,当富甲天下才是,可是就算是皇家内库之中存银也不足千万两,这还是托了李桓这几年抄家灭族给内库输送了大量的金银财富的情况下,若非如此的话,皇家内库存银其实也就几百万两之多。

    数百万两的金银这绝对是一笔惊人的财富了,朱厚照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当朱厚照从东厂、锦衣卫搜集来的关于盐商的消息当中发现,数百万的财富对于盐商而言,也就只能算是一般般,可以想象得出身为天子的朱厚照心情会是何等的复杂。

    朱厚照吐出一口浊气,似乎是因为四通商会那些盐商而心情变得颇为不痛快,看着李桓道“李卿,这次盐商集团的事朕便交给你来处置。”

    本来这件事情便是交给了李桓办理,这会儿朱厚照又再次重复了一次,可见朱厚照此时内心的不平静。

    李桓点头道:“陛下尽管放心,臣一定不会辜负陛下所望,定然会严整盐课。”

    行至一旁,朱厚照在一张座椅之上坐下,同时示意李桓落座。

    听了李桓的话,朱厚照深吸一口气向着李桓道:“大明盐政积弊已深,上上下下的大小官员不知有多少靠着盐铁之利得利,李卿若要对盐课动手,须得小心谨慎才是。”

    朱厚照可不会天真的认为整顿盐政是一件轻松的差事,这其中所涉及的不单单是那些大大小小的盐商,更是涉及到无数牵扯其中的官员。

    尤为重要的是这些官员从地方到朝堂,密密麻麻,交织出一张利益大网,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利益集团,哪怕是朱厚照这位天子都清楚其中的困难程度。

    李桓脸上露出几分郑重之色道:“此事虽难,然则为大明长远考虑,必须要有人来打破这一利益集团,既如此,便由臣来做此事吧!”

    说着李桓嘴角露出几分笑意道:“反正臣一直以来便没有什么好名声,也不差这一遭。”

    朱厚照闻言眼中满是感动,这种事情可不是谁都敢做的,一个不小心的话便有可能是身死族灭的下场。

    却说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衙门这一日突然迎来一队锦衣卫。

    做为盐运使的金利可以说是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的主官,盐运使的官职品阶虽然不高,甚至在地方衙门当中都不怎么出名,但是只要是清楚运盐使司是干什么的都知道这盐运使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肥缺。

    盐运使这个位子如果说不是有着足够的背景以及关系的话,那可不是谁都能够坐上去的。

    坊间更是有戏言,做为盐运使,便是拿一部侍郎来换,都未必有人乐意。

    大明有六大盐运使司,分是两淮、长芦、两浙、福建、山东河东转运盐运使司,另外还有广东、海北、四川、云南、黑盐井、白盐井、安宁盐井、五井等七个盐课提举司以及陕西盐课司,可以说这十三处衙门差不多便掌管了偌大的大明帝国的盐业事务。

    而两淮所产出的食盐差不多占了大明几乎一半,可以想象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衙门在大明盐业当中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力。

    做为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衙门的一把手,金立这位盐运使绝对是一位风云人物。

    这一日,金立正在衙门之中如同往常一般签发、核查两淮盐引以及统计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衙门所掌管的两淮盐场所产出的食盐数额。

    盐场所产出的食盐别人不清楚,但是做为衙门里的一把手,金立却是要弄的清清楚楚,当然这并不是因为要替朝廷征税的缘故,而是两淮盐场所产出的食盐数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他的收入。

    大明官方盐场所产之盐有正盐、余盐之分,正盐便是朝廷规定的盐户每一人每年所必须要上交的食盐数量,而余盐便是除了交给朝廷的定额之外所多产出的一部分食盐。

    按照朝廷的意思,正盐属于盐户的核定完成任务数,是盐户必须要完成的,只要完成每年的定量,那么朝廷就会给予基本的粮食。

    至于说超额的便划给余盐,朝廷会以高出市场盐价的价格予以回收,以这种方式来防止余盐私下流出盐场,成为市场上的私盐。

    可以说朝廷的政策绝对没有什么问题,即给予盐户一定的基础生活保障,又以高价收取超出的余盐改善盐户的生活。

    但是政策是没有问题的,到了地方上具体官员手中执行起来可就有了太多的cao作空间。

    正盐暂且不提,就说那余盐,余盐本就是超出朝廷计划外的产出,这可是没有什么定量的,超出多少完全就是各个地方上运盐使司衙门来统计,如此一来,数量的多少可就全由这些地方上的运盐使司衙门来决定了。

    最关键的是朝廷本意是高价由运盐使司衙门自盐户手中收取余盐,但是到了这些地方官员具体施行就变成了低价收取余盐,然后高价转卖给与之相勾结的盐商。

    再加上运盐使司衙门又掌握这开具正盐盐引的权利,往往一份盐引到了盐商手中便能够销售出数份盐引的食盐数量。

    大明一直以来只有正盐才具有合法的盐引,正盐数量乃是定额,也就意味着盐引的发放数量也是一个定数,这也就导致大明所能够收取的盐税不会发生什么大的变化。

    岂不知大明人口暴涨之下,对于食言所需又怎么可能会不暴涨呢,偏偏上百年来,大明盐税就是一点起伏变化都没有,真正的原因就是大量的余盐顶着正盐的帽子流入了市场。

    这一部分余盐的数量之庞大甚至远超正盐的数量,甚至是正盐的数倍之多,偏偏这一部分余盐是没有盐引的,没有盐引自然也就无法课以盐税。

    大量的余盐在官商勾结之下堂而皇之的进入盐商之手,流入了寻常百姓之家,其中蕴藏的庞大的盐利自然而然的成了官员以及盐商的囊中之物。

    翻看着不久之前方才汇总出来的上个月的两淮盐场的食盐产出,金立脸上忍不住露出了几分笑意。

    除了要纳入正盐的食盐之外,上个月所多产出的余盐价值数十万两之巨,哪怕是到时候要上下打点,可是最后分到他手中的也至少有万两白银。

    每月至少有上万两白银入手,一年下来就是十几万两之多,这还只是他坐在这个位子上面所分得的好处,还不算他背后家族从事盐铁生意所得更是数倍之多。

    金立美美的喝了一口茶水,他得了陈文良保举,在这盐运使的位子上一坐就是近十年之久,想当年他还是初入官场的两榜进士,因为拜了陈文良为座师,后来更是娶了陈氏女为妻,自此便入了盐运使司衙门,只一年时间便成了衙门的一把手,这一呆就是近十年过去。

    他金家原不过是一介寒门而已,可是就因为他一朝高中进士,休了糟糠之妻,拜在陈文良门下,短短不到十年时间,金家已经成为了扬州赫赫有名的豪绅之家,家财数以百万计。

    翻了翻账册,金立满意的点了点头,准备回府之后便派人去通知族人还有陈家、徐家、赵家各家将盐场的盐转运走。

    忽然之间就听得厅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金立听到那脚步声不禁皱了皱眉头,向着厅外看了过去。

    当看到来人的时候,金立不禁沉声喝道:“金三儿,何事这般匆匆忙忙!”

    金三儿乃是金立的书童,跟着金立足足有二三十年之多,可以说是金立最为倚重的心腹,此时金三儿脸上满是惊慌之色。

    气喘吁吁的金三儿向着金立道:“老爷,不好了,锦衣卫……一群锦衣卫出现在衙门外,这会儿怕是已经闯进来了!”

    金立闻言先是一愣,紧接着皱眉道:“锦衣卫百户孙畅前几日才在老爷我这里支取了三千两纹银……”

    金三儿连连摇头道:“老爷,这次来的不是孙畅,看上去全都是生面孔,根本就不是孙畅那一伙人!”

    【有月票的给砸下月票呗。】

    (https://.23xstxt./book/48678/48678066/758881021.html)

    .23xstxt.m.23xstxt.

    /67/67110/19471325.html